車牌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
發布日期:2019-06-24 作者:名門智能 點擊:
車牌識別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應用在被盜車輛的檢測,但目前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識別系統,今天,電動伸縮門廠家小編就從時間上為大家講解一下車牌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性能的提高,車牌識別進入熱潮,歐美一些國家逐漸開始了車牌識別系統的研究工作。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我國車牌識別技術并不成熟,是一種既昂貴又不完善的產品,規模也不大,識別率一直在80-90%左右徘徊,因此應用市場限制在高端的小眾市場里。
自2005年以來,車牌識別作為智能交通的核心技術, 得到快速的發展, 識別率從80%提高到97%,分辨率從模擬視頻到高清視頻, 應用平臺從PC上的軟識別到相機內的DM642,DM648,DM8127等。2005年到2015年是車牌識別技術整整高速發展的十年時間。
伴隨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消費者習慣于通過手機來獲取各種詳盡、準確的信息,以及獲得更便利的生活體驗,掃碼支付也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大規模應用。 尤其是停車和高速公路收費,市場并不滿足于掃碼收費,而是不需要任何操作的“空感支付”,這就需要車牌識別技術更上層樓,而這已經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停車場實現。 與此同時,監控設備進入到寡頭壟斷階段,行業前幾大巨頭憑借規模和渠道優勢迅速強占了市場,設備價格,也從Z初的8萬多垂直下降到幾千元。而且隨著車牌識別算法從DSP轉換到ARM架構的算法平臺革新,相機的主流算法架構開始轉向低功耗、低成本的ARM平臺,市場競爭已趨白熱化。